超越参数表:何为真正的智能机器人关节?
在讨论先进机器人技术(尤其是人形机器人)时,话题往往聚焦于人工智能、视觉系统或复杂算法。然而,真正决定机器人性能的关键常是被忽视的运动核心——关节。智能关节的标准不仅在于力量或体积,更在于如何将这些物理特性转化为灵活、自适应的智能运动。 硬件与软件的协同 真正的智能关节需与机器人控制系统无缝集成,实现精准反馈、快速调整和高效执行复杂指令。德昌电机的人形机器人关节设计正基于这种协同理念。 智能关节的核心特质 低背隙高保真运动:齿轮系统的背隙(空程)会导致运动偏差与振动。智能关节通过最小化背隙,确保动作轨迹精准复现,这对抓取易碎物品或精密装配等精细操作至关重要。 高扭矩密度动态性能:智能运动需兼顾爆发力与速度。高扭矩密度设计使关节在紧凑体积下输出强劲动力,适应行走、奔跑或举重等需快速切换力/速的场景。 集成传感与实时反馈:智能关节既是执行器也是传感器。内置编码器提供精确位置反馈,构成闭环控制的核心,让机器人能应对突发干扰并保持稳定。 热管理持久运行:过热会降低性能并缩短寿命。智能设计包含高效散热方案,确保关节在持续负载下稳定工作——这对需长时间任务的人形机器人尤为关键。 AI就绪通信协议:通过EtherCAT/CAN等工业协议,关节能与中央处理器及AI算法高速可靠通信,实现实时运动优化控制。 模块化易集成设计:模块化结构降低机器人厂商的集成复杂度,使其更专注于AI开发而非机械适配。 德昌电机的智能关节方案 我们的人形机器人关节从微米级精工齿轮(消除背隙)到高能效电机(提升扭矩密度),每项设计均服务于智能运动。兼容AI协议的架构更使其成为机器人智能生态的主动参与者,而非被动组件。 结语 机器人的智能是软硬一体的体现。德昌电机人形机器人关节通过硬件创新,赋予机器人更精准、自适应且真正智能的运动能力。随着技术进步,这类智能关节将愈发成为塑造未来机器人性能的核心。 携手共创机器人未来 若您正探索机器人的极限潜能,德昌电机人形机器人关节将以无缝集成与极致精度,助您突破应用边界。立即联系我们的专家团队,定制您的解决方案。
德昌电机携手上海电气旗下上海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共启人形机器人产业新篇章
新合资公司「动界智控」在上海揭牌 在WAIC 中与上海国地共建人形机器人中心签订首台套供货协议 德昌电机集团公布与上海电气旗下上海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动界智控(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在2025年7月26上海市长宁区隆重揭牌。这一重要时刻标志着德昌电机在精密驱动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与上海电气强大的产业链优势及其核心产业平台上海机电深度融合。 动界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动界智控”)总部位于国內,通过设在上海和深圳的两个专业实体开展业务, 协同推进人形机器人核心关节模组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德昌电机主席及行政总裁汪穗中联同长宁区委书记张伟、区长刘平,上海电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吴磊等领导共同出席揭牌仪式,见证这一里程碑时刻。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tag. Please click here to watch the video. 强强联合 共筑未来 动界智控公司将专注于人形机器人全套关节模组的研发与制造。作为人形机器人的“筋骨” 与 “肌肉” ,关节模组是实现灵活动作的核心硬件,技术门槛高、市场潜力巨大。此次合作,德昌电机与上海机电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打造全球领先的人形机器人硬件模组解决方案。 德昌电机主席及行政总裁汪穗中先生表示:「今天我们齐聚,共同见证德昌电机与上海机电深化合作的重要时刻。人形机器人被誉为智能终端的革命性突破,而关节模组技术更是其核心所在。德昌电机凭借数十年在精密驱动领域的深厚积累,结合上海机电强大的产业链优势,以及上海长宁区优越的发展环境,我们对合资企业的前景充满坚定信心!此次合作不仅是德昌电机与上海机电二十七年深厚伙伴关系的延续,更是双方拓展新领域、共攀科技高峰的全新起点。」 德昌电机将投入最先进的技术、最优秀的人才,与上海机电及长宁区政府携手,将动界智控打造成为全球人形机器人核心硬件模组领域的标杆企业。 深耕技术 引领创新 德昌电机昨天于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正式与上海国地共建人形机器人中心(青龙项 目)签署首台套供货协议。 德昌电机执行副总裁汪浩然表示: 「我们隆重举行动界智控产品的揭幕仪式,并迎来了国地中心动界智控首台套的签约时刻。动界智控依托上海电气旗下的上海机电,借助其在国内科技领域的前瞻视野与深厚积淀,结合德昌电机在全球化布局、驱动系统及科研创新方面的丰富经验,我们充满信心,坚信动界智控必将为国地中心开拓更广阔、更具创意的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为社会与社区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 德昌电机将以此次合作为新起点,稍後动界智控亦會在深圳举行揭牌仪式, 持续拓展高端装备领域客户网络,为全球合作伙伴创造更大价值。未来,我们不仅服务于仿人机器人,还会拓展至工业自动化、医疗辅助等更广泛领域,推动机器人技术的规模化应用。 关于动界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动界智控科技有限公司是由全球领先的驅动系统企业——德昌电机集团 (Johnson Electric Group)与上海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成立的战略合资企业。德昌电机拥有超过六十年的创新驅動解決方案行业经验,而上海机电则是中国顶尖的机电设备制造商。 动界智控致力开发高性能的机器人组件和子系统,重点聚焦仿人机器人领域。与此同时,公司将探索更广泛的机器人应用,以满足国内和工商业领域不断变化的需求。通过融合前沿工程技术与强大的制造能力,动界智控积极推动智能自动化的未来发展。 动界智控总部位于中国,通过设在上海和深圳的两个专业实体开展业务。上海实体专注于销售、业务拓展、研发及客户支持;深圳实体则负责先进仿人机器人硬件及系统的工程设计与制造。两个实体相辅相成,协同发展。 除了本次上海公司的揭牌仪式, 动界智控深圳分公司也会于近期举行重要战略合作签约,进一步强化其在机器人核心部件制造领域的布局。两大业务实体优势互补,将为行业提供更高效、更智能的机器人驱动解决方案。 德昌电机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179)。 上海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為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 (股票代码:SH600835) 。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德昌电机官网 (www.johnsonelectric.com) 以及上海机电官网 (https://www.shanghai-electric.com/)
如何选配电动滚筒(MDR)输送机系统
在部署电动滚筒(MDR)输送机系统时,需考虑诸多变量。无论您是全新规划、升级现有产线,还是替换老旧设备,所做的选择都将影响运营效率及投资回报(ROI)的实现速度。 本文将从宏观角度概述关键考量因素,并提供确保MDR系统满足当前与未来目标的实用建议。 MDR系统是否适合您的需求? 尽管MDR系统通常比传统皮带或箱式输送机成本更高,但在其具备技术优势的应用场景中,它能快速收回成本。关键在于找到MDR性能超越传统系统的“最佳适用点”——首先需确认它是否为您的场地最优解。 MDR系统尤其适合中短距离输送线,擅长需要精准控制的场景(如积放输送),这是其他输送类型难以实现的。 MDR技术的最新创新还提供了电气化新选择,可替代传统气动系统,某些情况下甚至无需增加资本投入。 产品特性决定系统规格 确定MDR系统适用后,即可开始设计。集成合作伙伴将全程协助,并提供资源助您决策。 无论新建还是改造旧设施,产品组合(Product Mix)都是决定系统物理特性的核心因素。例如: 若最大运输物品为36×36英寸的箱子,输送机宽度需至少38~40英寸; 若物品不超过24英寸宽,27英寸宽的输送机即可胜任。 滚筒尺寸与间距计算 最小物品尺寸则影响滚筒间距等细节优化: 稀疏排列虽降低成本,但小件可能从缝隙滑落或弹跳不稳; 多聚乙烯袋或泡罩包装时需更密间距。 若产品类型多样,可采用周转箱(Tote)平衡成本与间距需求。例如运输篮球、T恤、书籍和泳镜的组合订单时,周转箱能显著提升效率。 场地布局适配 场地面积是另一关键因素:10万平方英尺的厂房与80万平方英尺的设施或建筑群的需求截然不同。 除输送长度外,还需结合吞吐量目标和人力配置规划路线,并匹配电源类型与容量。其他物理考量包括: 功能差异(如分拣前输送线与拣货至包装区的分流线); 支架、安全通道等基础设施; 人员、叉车或移动机器人的通行空间。 明确运营目标 比物理布局更重要的是明确目标。清晰定义优先级(如最大化吞吐量还是简化维护)能确保系统容量设计精准。 预算固然重要,但低价方案未必最经济。前期适度投入可减少停机、实现预测性维护,或避免复杂气动系统。 数据模拟与协作 建议尽早与集成商合作。其团队将通过实地考察、流程分析及数字模拟(如数百种场景的效能预测)助您优化设计,甚至发掘未考虑的改进方案。 新建厂房(Greenfield)的规划考量 在全新设施中部署MDR输送系统时,您将拥有完全自由的设计空间。系统可根据场地需求精准定制,反之亦可调整场地布局以适应系统——只要在建筑尺寸和承重限制范围内,您能够完全按照目标需求设计最优方案。 在现有设施中新增MDR系统虽存在一定限制,但仍具备新系统开发的核心优势。集成团队将评估当前运营流程,在不拆除墙体或移动大型设备的前提下,设计能够提升效率的输送方案。 旧厂改造(Brownfield)升级策略 随着业务扩展,MDR系统可能需要同步升级,例如: 新增或优化拣货区布局 提升系统运输容量 提高吞吐效率 升级需基于现有条件进行,同时需进行严格的成本效益分析: 升级后系统的性能提升空间 不升级可能带来的运营风险 虽然整体更换MDR产线的情况较为少见,但对于老化或可靠性低的系统,这仍是值得考虑的选项。必要的改造还能帮助淘汰气动装置或O型环等传统技术,转而采用更先进的解决方案,例如动态区域控制(Dynamic Zone Control)。 未来验证(Future-proofing)系统设计 在设计MDR系统时,需前瞻性考虑以下问题: 未来三年是否有显著增长计划? 最大箱体尺寸是否会增加? 当前吞吐需求能否在常规运行速度下满足,还是必须24/7满负荷运转? 可采用两种策略应对未来需求: 超前容量设计 例如,若当前最大处理箱体为36×36英寸,可直接选用42英寸宽的输送机,为大件运输预留即时扩展能力。 模块化可扩展设计 沿用前例,先部署36×36英寸规格的输送机,但预留未来大型/散装物品专用产线的扩展空间。此方案可分摊投资成本,并支持按需分阶段升级。 两种方案各有利弊,但预先规划能确保MDR系统同时满足当前与未来的运营需求。
寻找适合您的解决方案
产品太多,不知道哪个适合?立即尋找完美的解决方案。